藝術團自編自演的西山民歌、民間小調等46個節目,深受當地群眾歡迎。
  聽說霍山縣深山裡有個“西山農民文化藝術協會”,且辦得有聲有色,於是,記者從縣城驅車60多公里,探個究竟。
  恰巧,遇上協會“映山紅文化藝術團”在鄉間排練。 67歲的王學成正在說唱“西山大鼓書”——說十八大精神、道計劃生育國策、唱新農村建設……都是農民身邊的喜事、新鮮事,儘管聲音有些沙啞,但情深意濃,還是博得滿場喝彩。藝術團是協會的生力軍,自編、自演的46個節目,唱響縣城,舞遍鄉間,深受歡迎。
  西山是涵蓋9個鄉鎮的區域名稱。這裡曾是紅色根據地,戰爭年代發生過“六霍起義”,建立起皖西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,是中國工農紅軍創建地之一。
  近年來,這裡的農民依靠山場經濟、外出務工致富,人均年收入增至8000多元。農民過上了好日子,文化建設也風生水起。 2009年,當地成立起“西山農民文化藝術協會”,共設書法、繪畫、攝影、文學、文史、民俗、石藝根藝七大藝術門類。鄉間的文藝愛好者終於有了“組織”,協會也匯聚起各路文藝人才,文化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。
  時至今日,協會先後成功地舉辦了“慶祝國慶六十周年大型書畫、攝影巡迴展”“紀念西鎮暴動勝利八十周年文藝匯演”“虎躍龍騰鬧新春”以及“送文化下鄉巡演”等民俗表演活動,展示出農民的新風貌,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。協會還在漫水河鎮設立了展覽館,常年展示書法、繪畫、攝影、石藝、根藝等作品。
  西山地域文化源遠流長、豐富多彩,連響舞、花鼓燈、西山民歌、鑼鼓樂等均有300餘年曆史。為挖掘、傳承民間藝術,協會組織音樂、民俗、文史等人員,赴各鄉鎮開展西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調查,制定了“西山民歌”申遺工作實施方案。協會還組織專家對西山大鼓書、西山民歌、山歌等的表演形式和內容進行了改編、創新。
  協會創造條件鼓勵、培養人才,出成就創新作。73歲高齡的會員張佑丞,多年潛心西山文化學術研究,撰寫的文章《皮日休晚年與西山文化》在多家知名報刊發表,並被湖北襄陽縣誌收錄。會員李太國20年來堅持業餘創作,近作《紅色大別山採風》詩集已結集成冊。2011年協會成功舉辦了首屆“西山文藝之星選拔賽”,還在四個鄉鎮進行了“西山民歌十大歌手大賽”的海選活動。
  “西山農民文化藝術協會”論規模、講專業,都不能與城裡相比,但山裡的農民因地制宜,以他們的方式詮釋文化、詮釋快樂。他們的行為,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。(記者 陳志勇 通訊員 高先祥 劉偉 攝影報道) [1] [2]   (原標題:深山裡飛出歡樂的歌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wcrwev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